百千万工程 | 化州那务镇:小小春蚕织就乡村致富鲜活画卷

2025-05-18 21:01:14



在粤西化州北部,陵江蜿蜒穿过层叠的桑田,将千年蚕桑文明浸润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作为“广东省蚕桑专业镇”“蚕桑之乡”,那务镇以桑为笔、以茧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勾勒出一条“小蚕桑大产业”的富民之路,让古老的蚕桑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千年底蕴积淀

►►

织就产业振兴底色


走进那务镇,2.1万亩桑海碧波荡漾,栋栋“蚕桑楼”鳞次栉比,平坦的“蚕桑路”串联起家家户户的致富希望。这里种桑养蚕的历史可追溯至千年前,独特的丘陵地貌与陵江流域的丰沛水土,孕育了华南地区数一数二的优质蚕桑产业带。



  • 如今,全镇年产鲜茧超过8万担,年产值达2.2亿元,农民人均蚕桑收入约4600元。


  • 其中,壶垌村邓塘村250亩桑园年产茧1000担,收入约250万元,人均收入约5500元,“万元户”随处可见;


  • 养蚕大户陈先明凭借8亩桑园,去年收入8万元,今年上半年已进账4万元。小小蚕茧不仅鼓起了村民的腰包,更成为脱贫攻坚的“金钥匙”——曾经的贫困户靠养蚕盖起新房、成了家,全镇因蚕桑产业焕新的村庄,正用实实在在的变化诉说着“一片桑叶富一方”的生动故事。




科技赋能创新

►►

激活传统产业密码


如何让“老产业”迸发“新活力”?那务镇给出了科技赋能的答案。镇内加强政校企联动,积极推进蚕业生产技术推广基地和深加工研究开发中心建设,从桑苗培育到自动化养蚕,从鲜茧加工到丝绸制品研发,全产业链技术服务网络覆盖全镇30个村委会。与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让那务镇站上产业升级的“快车道”。


通过举行技术培训班,邀请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的专家讲授专业知识,累计办班18期,受训人员达5000多人次,发放各种资料1万多册,开辟宣传专栏38个,让“科技兴蚕”的理念深植田间地头。



全链服务护航

►►

绘就产业升级蓝图


从分散种养到集群发展,那务镇以“龙头企业+家庭作坊+农户”模式构建起完整产业生态。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鹏程茧丝有限公司领衔,带动300多家家庭式作坊、4000余人投身茧丝加工,近2000台缫丝机器昼夜运转,年加工能力超万吨。



与此同时,镇里积极牵线搭桥,推动鹏程茧丝有限公司与华南农业大学共建专家工作站,联合省农科院设立产品开发中心,瞄准高附加值丝绸制品研发,推动“蚕茧经济”向“蚕丝经济”转型。



眼下,化州那务镇正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沿着“工厂化养蚕、机械化生产”路径,推进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产业化建设。



镇党委书记陈志明表示:“我们不仅要让蚕桑成为富民产业,更要打造集种植、加工、科研、文旅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让千年蚕韵在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中续写华章。”


来源:化州市委宣传部、茂名发布

编辑:黎永艳

初审:邓晖晖

终审:何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