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题为“2025年5月28日茂名火流星降落的巨型陨石命名震撼公布:Maoming(茂名)陨石”的公众号推文在网上发布,瞬间引爆网友眼球。
三个多月前,茂名的夜空曾出现罕见天文奇观。一道强烈的闪光骤然划破天际,瞬间将黑夜照亮如白昼,随后传来震耳欲聋的巨响,部分地区居民感受到门窗震动和轻微震感。当时已有专家和媒体称这是一颗火流星。但其划过茂名的天空之后不知所终,不少人猜测可能坠海了。
而按上述推文所称,火流星坠落在茂名电白小良镇,总重量达423公斤,为3名陨石猎人(爱好者)所发现并成功挖掘,随后国际陨石学会对其命名为“Maoming”(茂名)。
为了弄清事情来龙去脉,茂名晚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陨石挖掘者和相关专家,并到电白小良实地走访寻找陨石坠落处。
《茂名晚报》2025年9月18日06、07版报道
茂名夜空出现火球,全城为之震撼
2025年5月28日晚,茂名天气晴朗。21时33分左右,一个带着尾焰的耀眼火球快速掠过茂名天空,其亮度远超普通闪电。
市民李女士回忆称:“当晚天气晴朗,事发突然,没有任何预兆,一道极强的闪光瞬间照亮了整个天空,比闪电还要刺眼。还没等人反应过来,就听到一声巨响,好像什么东西在头顶炸开一样,心里特别慌。”与她类似,多位茂名及周边地区的网友都拍到了火球飞行的画面,视频中可见一颗带着尾焰的光团迅速掠过,亮度极高。
这一奇观让茂名全城为之震撼,在当晚和接下来几天里,人们在社交媒体、在街头巷尾均议论纷纷。
5月29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苟利军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照亮茂名等地夜空的是一颗火流星。太空中存在着大量的尘埃、小颗粒以及小行星,当它们受到地球引力影响落入地球大气层时,会与大气发生剧烈摩擦。在这个过程中,流星体的动能转化为热能,温度急剧升高进而燃烧起来,便产生了耀眼的火流星。
苟利军表示,绝大部分火流星在天空中就燃烧殆尽,只有极少数体积较大的流星体,可能会有部分残骸落到地面成为陨石。
那划过茂名夜空的这颗火流星最终是化为灰烬还是有残骸坠落于地面呢?许多人猜测,即使有陨石坠落,也应坠海了。
陨石猎人来茂寻找火流星下落
此后两个多月,未见有关于茂名火流星的消息。
9月7日,一篇题为《2025年5月28日茂名火流星降落的巨型陨石命名震撼公布:Maoming(茂名)陨石》的文章在网络上发布,文章配以大量的图片和视频,展示陨石被挖掘的过程。此外,文章还表明陨石主体持有者为步凡、陈金龙、吴胜强三人,是他们三人发现并挖掘了5月28日坠落于茂名电白小良镇的陨石。
陨石主体
茂名晚报记者迅速联系了文章发布者王子尧,得知步凡、陈金龙、吴胜强三人均为陨石猎人或陨石爱好者,非茂名本地人。随后,记者又通过王子尧联系上步凡等人,听他们讲述了发现陨石和挖掘陨石的全过程。
5月28日晚,茂名火流星事件发生后,刚结束青海无人区猎陨任务的步凡在网络上看到了相关报道。“当时我正好回到家,就看到了网络上流传的视频,这个信息也引起了陨石爱好者们的激烈讨论,有人说已经掉进海里,也有人说不一定是陨石,众说纷纭。但是,经过我的初步轨道计算显示它应该是陨石,并且没掉进海里。”步凡回忆道,“与队友紧急沟通后,5月29日晚就踏上征程,直奔广州。”陨石爱好者陈金龙也在同一时间出发,吴胜强则在广州与他们汇合。
抵达广州后,步凡团队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他们四处走访目击者,收集和分析各类视频资料,结合专业轨道计算,并且专门到海南、湛江等地进行实地走访和测算,经过两天测算工作,得出关键结论:陨石陨落区就在陆地上!凭借丰富的实战经验,他们将搜索范围缩小到电白区小良镇的一片区域。
借助无人机在果园找到疑似大陨石
6月1日早9点,步凡等人开始在小良镇展开搜寻。他们采用“无人机高空侦察+地面徒步确认”的模式,沿着计算的陨石飞行轨迹,在半径2公里的范围通过无人机搜寻,一个多小时后就发现了疑似陨石坑。
爱好者挖陨石
“我当时想着这么大一个坑,会不会是别人挖电线杆,但是通过无人机下降看了之后又觉得不像,便决定去现场探个究竟。”步凡立即徒步赶往现场,结果确认了激动人心的发现:“从坑壁上看到第一块疑似陨石之后,我还不敢相信。后来,我仔细观察发现它有非常新鲜的熔壳和熔流线。我凭过往的经验,大概已判断出这陨石基本的类型了。”
陨石坑
记者从步凡提供的现场拍摄的视频可以看出,陨石坑在一片树丛中,呈喇叭口形状,上宽下窄,坑壁上有明显的黑色痕迹,在泥土中也夹杂着小块的石头状物体,而在坑底扒开泥土后,则可以看到一大块石头状物体。据步凡介绍,该石头有清晰的瓦楞气印,虽然沾满泥土但可以看到陨石熔壳和熔流线,并且内部呈现灰白色,大概率就是陨石。
陨石猎人步凡与陨石主体
发现疑似陨石物体后,步凡激动地联系了国际陨石学会会员、国际陨石收藏家协会IMCA会员王子尧,通过视频通话,王子尧也认为这很可能就是陨石,表示将立即前往茂名,进行资料采集工作。
随后步凡和陈金龙以及吴胜强便开始了挖掘工作,“我们首先把坑壁上的小陨石进行采集,一边挖一边陆续出现更多陨石碎块。我们也没想到陨石主体有那么大!”步凡说,他们发现陨石主体在坑底很深的位置,从1.5米深度开始挖掘,一直挖到3米深,陨石的全貌才呈现在眼前。他们从上午11时开始,一直挖掘到第二天凌晨,并用机械将数百公斤的陨石主体吊起然后安全移出坑底。移出坑底后称重发现,陨石总重量有423公斤,最大单体重量达251公斤。
陨石碎块
国际陨石学会予以命名“Maoming”(茂名)
王子尧在第二天清晨和步凡等人见面后,也前往陨石坑了解陨石的发现和挖掘的过程,对陨落地点的坐标、影像等资料进行采集,并将陨石样品寄送到国外实验室进行快速化验分类。
据王子尧介绍,陨石样品一周内即化验完毕,坠落在茂名的这个陨石类型为普通球粒陨石L6,风化等级W0,冲击变质等级S2,于6月10日提交国际陨石学会命名。
陨石细节
8月27日,“Maoming”(茂名)陨石投票获得通过。国际陨石学会数据库数据显示,“Maoming”(茂名)陨石是目前国内目击降落的第二大单体重量的普通球粒石陨石。
王子尧还向记者解释了陨石命名的国际规则:“目击陨石的命名通常以发现地的行政区域名称来命名,这既有利于科学研究中的准确定位,也体现了对发现地的尊重。”
采访中步凡难掩激动之情:“这块陨石是一颗非常新鲜的目击陨石,也是一颗极其罕见的高度定向陨石。高度定向陨石在我所发现的陨石中占比不足百分之一,这是国内第一颗经过爱好者计算并快速收集到的陨石,很好地验证了我的计算和搜寻方法,对以后搜寻目击陨石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对这个在茂名挖掘到的陨石,
会如何处理呢?
步凡表示,他们目前是集体保存,并未出售,也绝不会卖到国外。目前已向国内十余家科研机构和高校捐赠了研究样本,其中包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行星科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古地磁与行星磁学实验室、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等。
步凡通过微信向记者展示了这些机构出具的捐赠证书。并表示,后期如果还有国内科研院所、高校需要标本进行研究,可免费提供。他们也希望以后陨石可以在广东省内的博物馆进行展出,这样更有它存在的意义。
专家称科学意义丰富,后续会进行研究
记者得知步凡团队向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捐赠了陨石样本后,随即联系上该单位天体化学和行星科学实验室主任、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徐伟彪,对他进行电话采访。
他高度评价了“Maoming”(茂名)陨石的科学价值:“这是一颗非常新鲜的目击陨石,也是非常罕见的目击陨石,它的科学意义还是比较丰富的,因为它没有受到太多的地球上的影响,保留了很多原始的信息。从深空探索角度来看的话,有很多小行星上表面的物质成分、物理性质等各方面的信息,通过研究这些目击陨石就可以得到第一手资料。同时,因为这颗陨石的体量非常大,可以做各种各样的实验,在原材料上有非常大的优势。我们目前已经接收到了步凡的捐赠,后续也会根据工作需要对陨石进行研究。”
同时,徐伟彪也充分肯定了无人机搜寻陨石技术的创新突破:“这次通过无人机技术寻找到目击陨石,应该是国内首次,这种创新方法不仅提高了搜寻效率,也为未来陨石搜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对促进相关科研技术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记者实地走访,但暂未找到陨石坠落处
在采访步凡等人之后,记者决定前往电白小良走访,查找他们所言陨石坠落处。
步凡告诉记者,国际陨石学会数据库公布的坐标位置和实际位置因定位数据等问题,稍有偏差。同时他出于多方面考虑也没有向记者透露具体位置。但记者仍于9月16日前往小良镇走访。
在上述坐标位置附近走访村民的过程中,某养鸡场老板梁先生表示,5月28日当晚,确实听到了巨响,也看到火流星从低空划过,但可能因事发是晚上,天色较暗,并未见到具体陨石坠落。
而住在附近一间寺庙的杨叔同样表示,当晚看到巨大火光从低空掠过并听到巨响,但并不知有陨石坠落。
经多番寻觅,在前述坐标附近,记者找到了和步凡提供的视频、图片相似度极高的果园,发现该果园的地貌特征以及周边场景、果树高度、果树品种等都与视频中的高度一致。但是,直至天黑了记者仍未能找到陨石被挖掘后留下的大坑。
此外,当天记者还到小良镇政府采访。一名镇干部告诉记者,他们留意到网上的信息后,也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到坐标及周边位置进行了寻找和走访,但也暂时未能找到具体的陨落地点。“如果是真的有陨石坠落在我们这里,我们肯定想找到陨石坠落点,然后保护起来……”
后来,记者再次咨询步凡,他便告诉记者,早在当初把陨石挖出来并对现场数据采集完成后,他们就对陨石坑进行了回填复原。而此后三个多月时间里,正值盛夏多雨水,陨石坠落痕迹很可能已被雨水冲刷掉了。
至于这颗坠落于茂名的陨石,
今后会否再回到茂名,
茂名晚报记者将持续关注。
文字:黄宇彬 刘锋兰
图片:受访者提供
来源:茂名晚报
编辑:吴彩虹
初审:苏荣
终审:何康源









